欢迎访问红楼梦潭,祝您阅读愉快! 今天是
推荐

南都《红楼梦》评论二:也许不是诡异是梦幻

2010-07-20 20:12:14 377 浏览
李少红版《红楼梦》正在某些电视台热播,不出所料,受到了排山倒海的批评和非议。评价任何影视版《红楼梦》,都应以原著为参照物,而非之前最热门的一个版本,这似乎是常识,但在老版不断重播的情况下,要摆脱以老版为圭臬的思路比较难。

  在我看来,李少红版的最大突破是跳出之前所有影视版的通俗剧模式,力图挖掘原著的梦幻色彩。《红楼梦》归根结底是个“梦”,原著中开篇就点出这一重要命题,它的思想性及佛道理念也主要体现于此。由于种种原因,包括时代的局限,以前的版本无法触及这一点。李少红版不仅仅重现了这一情节,而且渗透到整个戏的风格中。饱受诟病的“鬼片”色彩未尝不是梦幻的一种表现,如甄士隐和跛足道人聊《好了歌》那段,身边的路人以超倍速从他们前后晃过,仿佛用的是另一种时间。同理,剧中经常出现镜头忽快忽慢,与其说是诡异,不如说是梦幻。太虚幻境是我们一般人理解的梦,而在僧道二仙看来,世间的一切何尝不是梦呢?

  以梦为基调,整部戏就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家庭戏或大家族戏;基调高了,风格必然有所不同。这种介于真与假的风格贯穿在许多元素中,比如相对风格化的头饰(播映前就被批倒、批臭了),但台词却要比以往更加电影化,这也是很多人不能接受的,正如改革开放之初观众无法接受古装戏人物不戴那个白色“围脖”,只知京剧里全有那个,而不知那是出于京剧演员男扮女装的需要。窃以为,台词的口吻是由原著对白的性质决定的,那是那个年代的口语,不是戏剧对白。而反其道而行之的头饰估计是为了跟整体的服装、道具、摄影相匹配,是一种强化了的贵族气,不同于一般的大红大绿。小说《红楼梦》的细节非常逼真,但整体框架却绝不是被咱们庸俗化了的现实主义,包涵了高超得多的思想和技巧。李少红版不能说完全体现了原著亦实亦虚的特点,但至少意识到这一点,并试图加以呈现。这是它的一大进步,也是许多人对它不满的原因。

  我这么说,并不表示我同意李版《红楼梦》的所有处理。在很多细节上,它依然处于彷徨和矛盾之中。比如,我个人很喜欢剧中的配乐(这也是被观众斥责的地方),但配乐用得太密,以至于本来完全可以画龙点睛的音乐变成了无处不在的电梯音乐。画外音很频密,远远超过了衔接过渡的作用。我的理解是,导演大概希望尽量多使用原著文字,好让不读原著的观众领略原著的魅力,殊不知,这一做法的效用在于普及,而明显走高端路线的改编版实在没必要考虑普及名著这一崇高但低端的工作。

  还有一大不满之处,因跟风格的定位完全无关,故不解为何产生这种现象——选角的不贴切。87版的最大成就在我看来是选角,新版无需亦步亦趋,但总得不偏离原著吧。20多年过去了,灯光技术等方面有了巨大提高,演员选拔应比当年更容易。奇怪的是,相当多演员跟原著的描绘存在着距离,我最无法接受秦钟。现在的演员使得宝玉及私塾学生的微妙同性情愫以及由此产生的殴斗完全不成立。而秦钟,恰恰是一个几乎不怎么需要演技、而且论相貌一点也不难找的角色。

  □南都特约娱乐评论员 周黎明

相关内容
相关推荐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