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红楼梦潭,祝您阅读愉快! 今天是
推荐

陈力与《红楼梦》她的歌声,她的红楼

2010-07-27 13:20:55 1144 浏览

在乡下教书时,我第一次系统读完了《红楼梦》。从那时起,就一直盼望能有一位歌唱家用歌声来演绎这部悲剧。金陵十二钗及又副钗的判词,《红楼梦》十二支曲子等为他们准备了歌唱的蓝本。电视连续剧的出现,让我邂逅了演唱者陈力。
  
  说实话,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没有给我留下什么印象。在我眼里,这部鸿篇巨制只是泛泛演绎了我早已熟悉的那些故事。男女主角除了扮相与我想象中的宝黛接近外,演技别无所长。但是那些插曲,特别是陈力演唱的插曲,却让我难忘。她的声音仿佛来自太虚幻境,带着圣洁的悲凉和淋漓的苍桑,一下子俘获了我的心灵。
  
  在此之前我不知道陈力是谁,我听过的歌手或歌唱家的名单里没有这样的一个人。好像唱罢那些插曲之后,她也随之销声匿迹。她突兀地出现又突兀地消失,完全没有时下歌星们登台退场的声势和排场,却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我意识到这是一次一见钟情式的相遇。就一个听众的身份而言,我是被动的。我的意思是说,当一首歌推出之后,我们只有被动地接受。能够在众多的声音里听到她,并且喜欢上她,不是机缘巧合,而是心灵长久等待获得的恩赐。随着不断对她的聆听,我的家人同我一样无可救药地喜爱上了她,且百听不厌。一部连续剧的插曲能够如此持久地吸引和震撼我,在我挑剔的听歌生涯里是不多见的。我周围的朋友也毫不掩饰对她的喜爱,有些人还致力于收藏她的专辑。这说明相当一部分人对她的演唱的钟爱。
  
  当三盒磁带听坏之后,我开始了新一轮执着的寻找。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总算如愿以偿。尽管这盘CD同时收录了其他歌曲,但还是给了我暂时的安慰。我听到了熟悉而久违的歌唱。在夏日闷热的夜里,她的歌声带着深谷幽凉溪水的质感,流进我的血管,驱走心中蒸腾的燥热。我不由自主地淹没在她的歌声里。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如此迷恋陈力的歌唱?我想不是演唱技巧的问题。她的声音质朴而平实,没有炫耀和张扬,听起来更像是讲述和倾诉。作为一个歌唱者,她把握了《红楼梦》的悲剧实质,用她的体悟和深情完成了她的创造。正是以深情和创造为前提的讲述和倾诉征服了我,让我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回到歌声所描述的世界里。
  
  这样,我们便听到了那些如泣如诉的歌唱。《葬花吟》里鄙弃污浊,向“天尽头”寻找净土,问“何处有香丘”的灵魂呐喊;《分骨肉》中幽怨哀婉背后的寂灭,体味寂灭之后的决绝;《枉凝眉》中爱情的美好,却注定要破灭的无奈和无望;《晴雯歌》里明朗基调下不时透露的惆怅;《题帕三绝》中对林潇湘心中爱恨缠绵、相思不绝而一唱三叹的细微体察,都深深地震撼着我;即使没有一句歌词,只有一声声“啊”的反复咏叹,也抒发了掩饰不住的离愁别绪,欲说还休的伤悼情怀,攫人灵魂,让人难以自拔。她的声音像流水一样晶莹剔透,像数学公式一样精确无误。至此,我认为她的嗓音天生是为了演唱《红楼梦》而生的。
  
  我后来知道,陈力在配唱期间遭遇了爱人弃世的不幸。这个事件带给她的打击可想而知。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难以承受,别说再开口歌唱。然而,陈力坚持了下来。这件事摧毁了她的生活和幸福,却成就了她的歌唱。当她遭遇万劫不复的噩运时,与咏唱的人物产生了命运的认同感,生命里的悲伤与《红楼梦》传达的悲情相契合,正是由于对歌唱主体深刻而恰到好处的理解把握,由于个体生命经验的投入,最终才使她的演唱臻于化境。
  
  一个优秀的歌唱家,一生只可能与属于她生命的歌相逢一次。不幸的是,陈力以失去亲人的代价与之相遇,让人叹惋。这也是为什么一些歌手唱过一首成名曲后,再也拿不出更好的东西奉献给听众的原因所在。《涛声依旧》过后,是演唱者的再无波澜,而《一路平安》唱罢,那位歌手也一路平庸了下来。
  
  陈力的歌唱还表明,好的人声是惟一的,无法重复和模仿。所有乐器都无法替代。我听过洞箫演奏的《红楼梦》,结果大失所望,从此也失去了对它的兴趣。究其原因,是因为任何乐器都不可能传达人的思想感情。哪怕再好的演奏,也不过是工具所制造出来的声音罢了。
  
  现在我可以说出一直想说的话了:陈力的歌声,神圣而深沉,像星辰一样烙印在我的记忆里;当多数歌唱者用胸腔和喉咙歌唱时,她却投入了心灵和生命。她的歌声体现了生活的严酷和生命的沉重。她的歌唱让我看到,在曹雪芹的《红楼梦》之外,还有一个歌声的《红楼梦》的存在。这是陈力创造的。尽管它们产生于不同时代,却同样为我看重和喜爱。

相关内容
相关推荐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