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红楼梦潭,祝您阅读愉快! 今天是
推荐

张爱玲与《红楼梦》

2015-02-22 22:09:54 266 浏览

    张爱玲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移居美国后,极少再有新作问世,在其后近十年的时间里,除英译《海上花列传》外,便是倾心研究、考据《红楼梦》,也便有了20多万字的学术考证专著《红楼梦魇》。

  《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一出世,就注定它将影响后世作家的创作思想和创作方式。张爱玲也不例外,少年时代就曾模仿《红楼梦》写过作品,后来的作品如《金锁记》等,其手法、语言便师从《红楼梦》。

  张爱玲对《红楼梦》的热爱,是一种与日俱增的热爱。自十来岁开始读《红楼梦》起,几乎每隔数年,她都要再读一遍。以至后来对《红楼梦》的熟读程度,竟到了“不同本子不用留神看,稍微眼生的字自会蹦出来”的地步。在近十年的研究、考证中,《红楼梦》更是融进了她的生活及至生命之中,“偶遇拂逆,事无大小,只要"详"一会儿《红楼梦》就好了。”

  《红楼梦魇》所涉内容广泛,从众抄本的辨析、版本年代的考证,到作家未完稿及书中人物命运的推测等等,许多见解不失独特与新颖;当然,一些论证亦有凌乱无章、附会牵强之嫌。

  张爱玲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中国文坛红极一时,虽说主要是因为她的才气,但也不能否认当时社会舆论对她的刻意吹捧。有人说张爱玲擅写平民,甚至是小市民的小说,我倒觉得她更擅写封建破落门庭中的大小姐生活,因为她毕竟在那个环境里生活过(其祖父张佩纶乃李鸿章之婿)。少年时代的生活场景和家庭环境,对于日后的张爱玲,与其说是一种出身优势,还不如说是一种心理负担,其不为人所接近的孤傲性格、喜好在公共场所奇装异服的古怪行为等等,正是那种破落门庭中大小姐的矜持和患得患失心态的折射。

  尽管张爱玲考证出“《红楼梦》是创作,不是自传性小说”(《红楼梦魇》之《三详红楼梦》),其实在她的心中,宁可相信《红楼梦》是自传性小说,也不相信是创作的。晚年独居美国的张爱玲,她的心境与曹雪芹写《红楼梦》时的心境,难道没有相同之处?我想应该是有的。


相关内容
相关推荐
红楼消息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