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红楼梦潭,祝您阅读愉快! 今天是
民间解读
  •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 第一讲 追寻红学(上)(4)
    刚才说了嘛,从封面开始研究,就发现曹雪芹和高鹗根本不是合作者,高鹗续书不符合曹雪芹原意。高鹗续书续得好不好,怎么评价,咱们可以把它撇在一边,暂且不论,咱们就研究曹雪芹的这八十回。要研究曹雪芹的八十回就要研究曹雪芹本身,这个作家他怎么回事——他是什么人?谁家的孩子啊?怎么就写出这本书啊?前人这方面的研..
    279
    2010-12-14
  •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 第一讲 追寻红学(上)(3)
    还有什么“中乡魁宝玉却尘缘,沐皇恩贾家延世泽”,更不符合前八十回的暗示。高鹗笔下,贾府虽然也被抄了家,但最后皇帝又对他们很好,一切又都恢复了,贾宝玉就算出了家,也很古怪。这点鲁迅先生就指出来了,你已经出了家了,怎么还忽然跑到河边,去跟自己的父亲贾政道别?贾政本来是他最不喜欢的一个人,父子之间发生过激..
    308
    2010-12-14
  •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 第一讲 追寻红学(上)(2)
    当然,后来《红楼梦》又转换为了更多样的艺术形式,年画、连环画、泥塑、瓷雕、曲艺演唱、戏曲、话剧、舞剧、电影、电视连续剧……现在的中国人,即使没有读过《红楼梦》原著,总也从其他的艺术形式里,多多少少知道些《红楼梦》的人物和故事情节。但是,《红楼梦》这部著作在流传中所出现的情况,却可以说是很坎坷、很曲折..
    334
    2010-12-14
  •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 第一讲 追寻红学(上)(1)
    谜踪在晚清,有一个人叫朱昌鼎,是一个书生,他有一天在屋子里坐着看书,来了一个朋友。这朋友一看他在那儿看书呢,一副钻研学问的样子,就问他说,“老兄,你钻研什么学问呢?你是不是在钻研经学呀?”过去人们把所有的图书分成经、史、子、集几个部分,经书是最神圣的,圣贤书,孔夫子的书、孟夫子的书,四书五经都是经书..
    393
    2010-12-14
  • 张曼菱 移花接木难永寿
    黛玉以病为友,以药为伴,以花鸟为魂,以诗琴为消遣,实为活得自我。在药香与独思中奄奄一息,清爽别人世,走得也自我。强若“死马当成活马医”式的救治,本知为顽症,命中不可治,何必再受摆布与捉弄?好命不拖,如可卿也。虽则一淫一洁,二女之死,俱是顾及内心自尊与对外尊严,选择完整离世。黛玉如草枯花落之自然,而不..
    1264
    2010-12-09
  • 张曼菱 诗人之死(2)
    她的爱情是太纯了,可谓是有“水清无鱼”之嫌。这是诗化的爱情。在环绕宝玉的这个被声色所包围的世界上,黛玉却几乎不可能有过洞房花烛之梦。原因一,是她与宝玉属青梅竹马,是以童稚之情为基础,而不是以异性诱惑为引媒的。故二人坐卧不避嫌。原因二,她以太多的心力放在诗意传情的关系上头。而自视清高,反而人事未开。..
    397
    2010-12-09
  • 张曼菱 诗人之死(1)
    ——花魂鸟魂总难留“没有人能够阻止真正的才能奔赴命定的归宿。”当我在一篇译著中看到这句话时,心中一惊。西方人对宿命的感觉不比我们差。这句惊心动魄的话,正揭示出黛玉之命运。黛玉之死,是诗人之死。但历来只被看作是“情死”。潇湘妃子死于她的爱情,更死于她的“才情”。她是诗人。“花魂鸟魂总难留”。退一步说,..
    500
    2010-12-09
  • 张曼菱 人前薛宝钗(2)
    薛家母女的伎俩,在贾府里“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被黛玉视为笑柄。宝玉置之不屑,顺便就编出一个“盐课林老爷的小姐才是真正的香玉”的故典来,借此表示黛玉在他心目中的位置。是时,宝黛的状态是乐观的,认为他们间的感情是有保障的,因此只是将“金玉之说”尽情取笑了一番。谁料到,就是这些鬼话,竟然能够成为最后拆散..
    291
    2010-12-09
  • 张曼菱 人前薛宝钗(1)
    薛宝钗这个人,不知是我对她有看法,还是曹雪芹对她有看法。但见她在《红楼梦》一书中,几无独处之时,亦少见她的独思独想与独感。似乎她永远是合群的存在,永远是顺应着潮流和气氛在表现。她总在“人前”,总拢人堆,似乎没有自我,没有私情私意,一派浑厚。自从薛姑娘入住荣国府梨香院,我们就总是从人们的口中听到她,..
    271
    2010-12-09
  • 张曼菱 谁主《红楼梦》?
    ——林黛玉价值取向一部《红楼梦》,谁来入主沉浮?谁的气息透纸背?谁的灵性贯全书?历来以“宝黛悲剧”为主,似成公论。但近来有行家兼长者周汝昌先生著书《〈红楼〉夺目红》,说:湘云才是整部《红楼梦》之“主角”。笔者以为,这似太牵强了。书中又以“小性子”贬斥尽了黛玉,说其不如宝钗。想不到,林黛玉在二十一世纪..
    257
    2010-12-09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