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红楼梦潭,祝您阅读愉快! 今天是
大话红楼
  • 张曼菱 诗人之死(1)
    ——花魂鸟魂总难留“没有人能够阻止真正的才能奔赴命定的归宿。”当我在一篇译著中看到这句话时,心中一惊。西方人对宿命的感觉不比我们差。这句惊心动魄的话,正揭示出黛玉之命运。黛玉之死,是诗人之死。但历来只被看作是“情死”。潇湘妃子死于她的爱情,更死于她的“才情”。她是诗人。“花魂鸟魂总难留”。退一步说,..
    500
    2010-12-09
  • 张曼菱 人前薛宝钗(2)
    薛家母女的伎俩,在贾府里“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被黛玉视为笑柄。宝玉置之不屑,顺便就编出一个“盐课林老爷的小姐才是真正的香玉”的故典来,借此表示黛玉在他心目中的位置。是时,宝黛的状态是乐观的,认为他们间的感情是有保障的,因此只是将“金玉之说”尽情取笑了一番。谁料到,就是这些鬼话,竟然能够成为最后拆散..
    291
    2010-12-09
  • 张曼菱 人前薛宝钗(1)
    薛宝钗这个人,不知是我对她有看法,还是曹雪芹对她有看法。但见她在《红楼梦》一书中,几无独处之时,亦少见她的独思独想与独感。似乎她永远是合群的存在,永远是顺应着潮流和气氛在表现。她总在“人前”,总拢人堆,似乎没有自我,没有私情私意,一派浑厚。自从薛姑娘入住荣国府梨香院,我们就总是从人们的口中听到她,..
    271
    2010-12-09
  • 张曼菱 谁主《红楼梦》?
    ——林黛玉价值取向一部《红楼梦》,谁来入主沉浮?谁的气息透纸背?谁的灵性贯全书?历来以“宝黛悲剧”为主,似成公论。但近来有行家兼长者周汝昌先生著书《〈红楼〉夺目红》,说:湘云才是整部《红楼梦》之“主角”。笔者以为,这似太牵强了。书中又以“小性子”贬斥尽了黛玉,说其不如宝钗。想不到,林黛玉在二十一世纪..
    257
    2010-12-09
  • 张曼菱 多情、同情 、至情(2)
    目前,同性恋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性的人权问题,而越出了道德的范畴。在《红楼梦》中,同性恋的表现也因人而异。贾宝玉仍然是一种钟情与尊重的姿态,与他在异性恋中的诚挚相同。甚至“以同性恋行为来表达他对社会的平等博爱思想”,如因与戏子蒋玉涵交往而受到鞭笞。这与别人将同性恋对象视为人格贬低者,完全不同。可见曹雪芹..
    274
    2010-12-09
  • 张曼菱 多情、同情 、至情(1)
    贾宝玉这一人物,是转动《红楼梦》全书的主枢纽。贾府中男女人物,从秦可卿到贾政、贾芸,从薛蟠到茗烟,皆围绕他出台演绎成故事。他仿佛是群芳的春神。黛玉与宝钗,为争夺对他的感情拥有权,而各有归路。“金陵十二钗”,正册以及副册、又副册中人物,都与他有蛛丝马迹的真情关系。贾宝玉最可贵的一点就是他有“至性”。无..
    272
    2010-12-09
  • 张曼菱 “根并荷花”解
    “根并荷花”解荷花,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品位极高,有“君子”之称。亭亭玉立,风骨风姿尽占。荷花立身池塘水中,清香远艳,只能心赏而不可亲亵。虽为花,却有松品竹韵,并不全凭籍新鲜色香以诱人,是为清品。相形之下,牡丹艳而富贵,却有迎合世俗之嫌。故合宝钗身份。杏花与杏林、杏坛相关,意味着济世之才,合探春气质。..
    274
    2010-12-09
  • 张曼菱 假如没有《红楼梦》
    假如没有《红楼梦》自从回到故乡,劳碌已久。因为写这本书,而得以重归《红楼梦》的情感季节,这是我岁月中难得悠然的一个夏天。半生良伴,今日执笔。如今我的生命也进入了夏末秋初。 不必思虑取悦于饱学之士,只是作为一种愉悦自己的犒劳,作为与九泉下父亲的相叙。还有友情的回报。太虚幻境,大观园中的故事,那是一部低..
    269
    2010-12-09
  • 王蒙活说《红楼梦》专爱:为人生而艺术
    泛爱之中又有专爱,当然是林黛玉。与林黛玉就不仅仅是审美与“为艺术而艺术”了,而是真正的知音,是真正的心心相印的伴侣,是真正的“为人生而艺术”即是生死攸关的“艺术”。贾宝玉如此消极悲哀却终于活了下来,是因为他有林黛玉这样的孤独中的挚友。反过来说,宝玉对于黛玉来说,就更珍贵、更唯一、更痛切、更是爱得死去..
    268
    2010-12-09
  • 王蒙活说《红楼梦》泛爱:为艺术而艺术
    宝玉的精神生活集中在感情上,宝玉的感情主要寄托于与他年龄相仿的、严格地说是处于从少年向青年转化的异性身上。“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李白的名句把人生乃至万物放在浩浩茫茫的空间与时间的坐标上,很有概括力。可惜这样的概括对于宝玉并不怎么重要,他并不在意人生与天地、与百代之间的比照,他并不在..
    269
    2010-12-09
热门内容